• <xmp id="wceis"><menu id="wceis"></menu>
    <menu id="wceis"><strong id="wceis"></strong></menu>
    <xmp id="wceis">
  • <xmp id="wceis">

    《外交》季刊

    新中國人民外交的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

    楊潔勉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前院長



      在毛澤東和周恩來開創的前進道路上,中國的人民外交已經走過了70年的光輝歷程。今天,在新的內外形勢下,我們要在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繼承和發揚人民外交的優秀傳統,繼續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作出新的貢獻。
      一、人民外交始終如一的目標和任務。中國的人民外交的目標任務和國家總體外交的目標任務具有一致性,都服務于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在新中國的最初一二十年,人民外交在毛澤東的親自部署和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充分發揮獨特的優勢,打破了當時國際敵對勢力的封鎖和圍堵,爭取到世界各國、特別是未建交國理解支持中國的革命和建設,成為中國民間外交和公共外交的排頭兵和先行者。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外交在中國和法國、日本、美國等建交中發揮了特殊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改革開放時期,人民外交根據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在促進中外友好省市交流、經濟貿易合作、加強教育文化互動和增進相互理解支持等方面深耕細作,有力地配合了國家的總體外交,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進入新時代以來,人民外交在新形勢和新條件下走出了新路子,為改善和發展中國同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等關系作出了新的貢獻,在多邊外交、領域外交、重要熱點問題等方面提供中國智慧和方案,幫助了世界各國更好讀懂中國和支持中國的外交政策。
      二、人民外交與時俱進的行為體、對象和內涵。70年來,中國和世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外交在堅持非官方和民間等基本特性的同時,在行為體、對象和內涵等方面經歷了與時俱進的發展。
      首先,行為體的全方位發展。中國的人民外交已經從建國初期為數不多的組織機構擴大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越來越多的地方、部門、領域、精英人士和廣大民眾參與人民外交,大大拓展了人民外交的代表性。而且,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及各地的超大型民間外交活動等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和溫度。
      其次,對象呈幾何增長速度。在戰后的民族解放運動、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社會化的不同歷史階段,中國的人民外交對象已經從傳統的友好組織機構和人士向縱深發展,不僅遍及實體機構,而且還在虛擬世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廣交朋友圈,促進了中國和世界的相互了解和支持。
      第三,基本內涵突出時代特點。隨著內外形勢的發展,人民外交增加了許多帶有時代特征的內涵。一是強調人民性,增加了人民群眾對人民外交的參與度和成就感。二是發揮經濟和科技界的作用,把經濟金融提級升質、信息革命、人工智能和前沿科技更加緊密地與人民外交結合在一起。三是重視戰略思維,更加強調高端智庫和學術外交在人民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上述的時代特征的變化和進步,體現了人民外交新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三、加強人民外交的思想理論建設與創新。思想理論是人民外交的靈魂,我們要在增進實踐自覺和理論自覺的基礎上,加大中國人民外交思想理論的建設和創新。
      首先,學懂弄通習近平關于人民外交的重要思想。當前,中國人民外交面對紛繁復雜的內外變化和挑戰,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理論的指導和遵循。習近平有關的重要思想是建國70年來人民外交思想的集大成者,指導著當前和今后相當時期內為什么、做什么和如何做。
      其次,動態總結和深入發展人民外交。當前,世界面臨百年之巨變,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上升,我們要從歷史尋借鑒,對當前提問題,為未來找方向。在科學總結經驗、發現規律和把握方向的基礎上,在中國人民外交的指導思想、頂層設計、戰略思維和實際工作等方面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第三,要加強人民外交思想理論的國際交流。在國際關系和世界事務中,人民外交具有普遍意義。因此,需要通過國際間的合作研究、會議、出版和活動等,加強地區和世界范圍內的人民外交互相學習,在提升中國人民外交的國際影響和世界意義的同時,共同促進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建設。
      在回顧總結中國的人民外交70年的光輝歷程時,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擴大國際視野,在未來的發展中勇于探索和善于創新,努力開創中國人民外交的新局面。


    www.mm131.com